歌赛是“扑”“粉”的最佳机会。不过,一般歌迷“粉”的是歌手。此次[中国好声音],我一下被一位导师“粉”住了。“李荣浩”,一位我从未闻名的原创歌手(实话说,我的耳膜也没震动过几位当下歌手的名字),一下子以其“导师”态度,成了“丝”上我心的钩。“粉”妆已经在另一篇文([懂我,我懂])里面谈过,此处,不再描了。这里直奔其导出来的作品。即使对对决的两位导师所知甚少,但从初选,已经看出李荣浩与王力宏的路径分歧,完全不同的风格。学生一登台,选材与调教的对立就分明了。
王文芳V刘佳琪:王文芳的资质与技巧都很好,其演唱在很宽音域里面的分配与调度都很到位;但是,声音一位地追求准确与高低的起伏,所含的味道却不足。声音虽然跨度大且交错有致,但却感觉单调,味薄。歌本身对今昔对比的感概里面,歌手直奔着“愤”去了,没有让“愤”从怀念与惋惜的苦味中爆发出来,单独“愤”的冲劲反而失去了力度。特别是尾部为了追高音而高音,彻底荡涤了歌曲怀旧的伏线;由于没有反向地流连于昔日的默默情丝,那些由低音推上来的高音仍然是单调的。刘佳琪的演唱让人感觉“厚”。歌手慵懒的调子里有着分手的无奈,同时也有着撒手的不甘。在自我说服的不断重复的单调淡化冲刷里面,那抹也抹不去的心痛,以高音仍然泛起,那收敛着的高音反倒透射着压抑着的痛苦之沉重,特别是音量不高的高频假音,好像心之碎片的边缘在自我麻木的强压下边划出。结尾处,歌手略带撕裂的音调,以压抑地拖长和顿滞的间隔而慢慢地下沉着,让那散不去的忧伤无言地回旋于心底。本轮之后,导师的心声也可以看出其路数,王力宏揣摩的是评选者的品味与心思,而李荣浩感叹的是自我的风格有没有共鸣。
屈阳V骆蕾:仅就这一轮而言,屈阳是王力宏战队里面的李荣浩学员。在这首歌的演唱里面,他没有为发声而发声,没有费力去表演,而是专注于自我的表达,在那些收着的细声慢气中,爸爸对女儿的情却深着(即使深爱着,哪个父亲会声嘶力竭地向2岁的女儿吼出来呢?)。整个歌都向里面凝注着,让人听到了一位真正的爸爸。骆蕾的演唱是本轮里面最圆润的一位。歌声在很小的上下空间里面自然地起伏着,转与承都那么柔地就顺着悠过去了。全曲一直都那么叮叮咚咚微波荡漾地流淌着,不过多地依赖声音直接的变化,却以语气声色的转换而创作出一种内在的深度。整曲没有铺垫的起与收,更使歌与曲并且歌曲与歌手天成一体。自自然然地好听,简简单单地浑厚。骆鸣的演唱不输于屈阳,可能就整体性而言还胜过一筹,不过,赛场关注的需要,赛程卡位的不巧,更重要是赛场外那位二岁女儿故事的动“心”魅力,使天枰倒向了屈阳;这在情理上也说得过去,毕竟歌不仅仅限于唱。
洪雨雷V李凡一:这一组以最相像的体貌却最夸张地表现了背后的不同导师风格。洪雨雷德音质与技巧都不错。声音甜甜的嗲嗲的,有当下小男生的情趣。台风善于煽情,属于喜欢人为制造一点小气氛的类型,熟练地使用演唱作派,不难看出偶像套路的模仿痕迹,但是,过于成熟地使用技巧和套路,反倒颠覆了自己的清新范儿,萌不是做作出来的。初听李凡一的这首歌,感觉李荣浩是不是做过头了;过度坚持的风格就已经不是风格,而是套路了。选了这么首歌,还一点都不让学生使用自己惯常的技巧,就这么平平淡淡地唱出来了。歌声单单地平铺着,声调似乎被含着了,不过,仔细听,那种含着的唱法也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在那种怯怯里面有一种不确定地向外发散的自问,这种似乎的自问却朝向在声音以外隐含着的更大空间,在这个由歌声的内在超越而开打的无声空间里面,孤孤的歌声具有了一种纯净自我的穿透。另外,虽然不具有决定的意义,但是,对比那位熟练煽情的小男生对手,这种怯怯的歌声与带有一点稚气扭捏的萌态做派,是不是也更符合其“玉女”的形象呢?
李芷婷V胡睿:这一组不做太多评价。可以说的是,胡睿是李荣浩战队里面唯一技巧胜过情述的歌手;在[爱错]的演唱里面没有怎么感到他爱错了。
以格V邢晗銘:这一组是导师风格的鲜明对照了。以格在极力表演,全力运用自己的技巧和资质使歌声本身达到极致。但是,歌声本身是有限的,当你在歌声中达到极致,就无法把自己以及歌的灵魂推至歌声之上。以格太用力表演歌声了。“引而不发”的强度,绝对地超越“跃”。在歌唱里面,收着的部分是自我隐藏着的更高释放。所以,在演唱时,要给自我留下歌声以上的超越空间。邢晗銘在演唱中,透过歌唱而专注于自我,同时让歌声自然地从自我流淌着返回。只要从自我流出,收和发都止于“中”,“浓妆淡抹总相宜”了。歌就是我了,我唱出的有什么不相宜的?邢晗銘不是在演唱[疯子],她在演唱里面就是歌中那个锁闭于自我而全然绝望的“疯子”,[疯子]不过是她的灵魂驾着旋律而飘渺地恍惚着。
王力宏的“导”格是外向的,专注于技巧,目标就是如何赢取评选者的青睐。李荣浩的“导”向是向内的,注重歌手的自我展开,虽然也期望比赛的胜利,但不是去迎合评选者,而是以自我表达而唤起评选者的回响。王力宏的学员直至赛前一直反复练着王力宏教授并不断强点的发声方法,而李荣浩的学员却于比赛前夜按李荣浩的建议对着保安叔叔和环保阿姨去释放自我。
技巧是对外物(比如声音)的驾驭,所以,具有直接表现的当下效力。但是,对于生命而言,外物及其驾驭外物的技巧不过是自我展开的媒介。自我以其终极性而超越一切外物及其技巧;外物本身堆砌不出自我,技巧本身也上升不到自我;技巧只有让自我漫溢于内,才可能成为自我表达的载器。自我的根是心(即灵魂),只有向里去的歌才可能成为自我的表达。当只看重技巧的直接效力者,技巧就成为向里去的屏障。在这个功利主义的世界上,是不是到处都在实施设立“技巧”屏障的工程呢?以技巧或谋略出头,赢得整个世界,不是全世界都通行的梦想吗?这个无灵从而无心的世界,怎么会生出自我呢?技巧是立即赢得世界的捷径,偶像是赢得世界的现成套路,从而,谁会长久沉淀地去品,全然浸淫地去悟,从而,终极性地超越着自我呢?教会呢?当我们用理念与策略推销外物化的廉价“耶稣”,企图以此赢得世界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已经被世界赢得了?在各种外物的“红豆汤”的充灌下,我们的灵性自我是不是已经消散了?谁会走心呢?谁会属灵呢?